“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金融改革上有五大重要方面,其中对于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的重要突破在于,允许土地抵质押。”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向记者这样表示。
更多服务为“三农”
在邵智宝看来,对于“三农”金融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更高,涉及的内容也更多。
首先,一号文件不仅提出对传统“三农”金融机构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对小额贷款公司加快接入征信系统,以及发挥资本市场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都有明确要求。这也透露了监管层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意图。
其次,一号文件提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以往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是‘三农’贷款信用违约高风险的问题,这次提出了允许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可以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邵智宝指出。
再者,由于一号文件明确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并加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因此,农村金融风险可以得到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进一步健全。
另外,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也有利于农村金融业务的开展。
最后,一号文件针对农村金融体制提出一系列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措施,涉及到加快构建农村新型金融主体,推进农场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合作方式的进行,这也将使得农村金融服务的杠杆效应逐步显现。
主力军还需加把力
一号文件强调了大型涉农金融机构的职责。其中强调,要稳步扩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建立差别监管体制,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
据悉,2013年,农业银行加大对现代农业、规模农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新增“三农”和县域贷款近3000亿元,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同时,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投放的“两小”贷款余额2921.34亿元,占全行信贷资产总规模的19.6%;涉农贷款余额3882亿元,其中本年新增2004亿元,增速106.71%,超额完成了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
以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 “三农”上已成为主力军。
另外,为解决过去一直存在的农村闲置资金被普遍吸收到城市去的问题,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指出,邮储将在信贷规模配置上制定特殊政策,特别是涉及“三农”的贷款将不计入信贷计划管理。同时,今年邮储将继续加大“三农”机构建设,并将涉农贷款考核的分值提升比例。“也就是从我们内部激励方面,来推动‘三农’金融政策落实。”
政策和现实仍有距离
历次中央一号文件都从战略高度提及农村金融的发展,彰显了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同时也凸显了其推进之难。
对于一号文件农村金融问题,银监会表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投资机构种类全覆盖和地域无限制。下一步,银监会按照股东本土化和股权多元化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参与高风险机构重组改造,稳步提升民间资本股比,努力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有利环境。
而一号文件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实际上也是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延续。
但是,国家政策和现实情况仍有一定的距离,具体到实际当中,还需要配套措施的完善。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融资租赁法》起草小组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主任史燕平所担忧的,目前社会上还是缺乏真心做“三农”融资租赁的主体,“大家都想着做 ‘快钱’,毕竟社会资本是逐利的,因此,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机制,政策推进难度不小。”(转载自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