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营银行备受瞩目,目前已有近百个民营银行的名称被核准。据中证报报道,首批民营银行牌照有望全国两会召开前后“落地”。在银监会2014监管工作会议中,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要求试办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批试点3-5家。同时,试点地点也将包括全国各个金融改革区以及由改革探索的地区,且不限于此。
首批试点的3至5家民营银行,可能产生于目前呼声最高的几个热点区域,如浙江、天津、上海、北京和广东等。目前,在以上区域中,阿里巴巴集团、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深圳前海企业等备受市场关注。
在地方两会上,20多个省、区、市提出加大对民营金融支持力度。其中,福建、四川、广西、广东和内蒙古等地更是明确要争取设立民营银行。
专家预计,尽管地方民营企业、民间资本争取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还将持续,但有关部门对民营银行牌照审批将慎之又慎,试点规模或逐步扩大,唯有风险控制体系设计最优的申请方案才有望率先获得牌照。
自2013年7月国务院金融“国十条”颁布后,民营企业纷纷响应,踊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办民营银行的方案。截至1月22日,已有近94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预核准,发起企业涉制造、物流、冶金、建筑等多个行业,表明民间资本开办银行的意愿十分强烈。
多年来银行业具有稳定而较高的收益,因此对民间资本充满诱惑。而去年以来我国连续的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商业银行破产法和存款保险制度又呼之欲出,让一向“躺着”挣钱的银行日子变得不再好过。民营银行的“钱景”到底如何?
当前银行放贷普遍看好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业内人士看来,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定位不同,它将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所在行业来放款,补充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试点发展民营银行,有助于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促进银行业竞争,同时有助于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银行”的组建就是民间融资的阳光化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截至目前,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或大股东近36家。
2013年11月25日,银监会公布《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创新》,提出民营银行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纯民资发起、自愿承担风险、承诺股东接受监管、实行有限牌照、订立生前遗嘱”等原则推进试点。
组建模式:资本渐进平稳进入,改组与新建并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营资本参与银行业比较普遍,且不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但由于制度耦合性存在差异,民营资本占比差异大。国有资产在银行体系占比较大的国家,民间资本需渐进平稳地进入银行业。我国民营银行组建路径处于摸索阶段,可行的两条路径是:中小银行改组、发起新设。
发展路径:区别传统商业银行,“兵分两路”发展
传统商业银行具备一定先行优势,在短时期内其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难以撼动的,所以民营银行应强调“兵分两路”,细化目标定位和实行差异化经营。
在现有环境中,民营银行有三种发展路径:互联网金融(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信贷业务),供应链金融(店商金融的基层网点消费者信贷业务和厂商金融的上下游信贷业务)和小微金融(“贴近客户和资金来源于当地、用于当地”的关系型信贷业务)。
监管体制:强调多层次,全方位监管体系的建立
多层次监管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模适度扩张,加强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监管,设立数量区别对待;完善公司治理,强调防范股东关联贷款,进一步加强发起人资质与持股比例限制;建立退出机制,健全存款保险制度,与“早期介入”相衔接。
对上市银行影响有限
北京高华认为民营银行设立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有限,原因是:
1)发放民营商业银行牌照可能逐步、审慎展开,而且对股东资质、资本金和关联交易将作出严格规定。此外,与银监会11月22日出台的有关民间资本进入消费金融公司的规定类似,银监会可能还会鼓励民间资本在新民营银行资本金或流动性不足时为其提供流动性和资金支持;
2)在已经饱和的中国市场上,目前有超过3000家银行(2012年为3,479家,包括3,274家农村金融机构);
3)新银行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善综合实力和经营业绩;
4)尽管银行与其私人股东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竞争格局可能对新进入者不利,因为现有银行(包括大型银行)已经在向中小企业和消费金融业务扩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尽管如此,北京高华认为部分新的民营银行可能凭借创新销售渠道和与现有核心业务的协同效应找到其独特的发展途径。 (转载自证券时报网)
|